迎新營是誰的?

 

去年,傳媒披露我們的迎新營裡同學們高叫淫褻口號,構成集體的性騷擾,今年,由校方及各院系學生組成、統籌迎新活動的中大新生輔導聯會委員會頒佈了一系例措施來預防今年再有同樣情況出現。事隔一年,仍然有兩個問題把我引向更深的思考,第一,何以校方會干預迎新營?第二,何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接受校方插手干預迎新營的活動內容,進一步而言,迎新營的主導權該屬於誰的?

 

今年六七月間,各大報章紛紛報道中大新生輔導聯會委員會(下簡稱「輔聯」)採取了新措施來「嚴禁一切帶淫褻、歧視、性騷擾及侵犯性的口號、標語及活動」[1],舉例說紀律處分性騷擾者、禁酒等,尤其有趣的是邀請名人主辦講座,鼓勵閱讀。由此可見校園處理去年迎新營的手法是透過輔聯頒下指引,逼令學生遵從,輔聯裡的學生代表亦同意這安排。於是,我不禁憂慮,迎新營的學生主導權還在嗎?

 

何以校方要採取措施來預防類似事情?是學生組織本身的監察機制有缺陷嗎?各系的迎新營主要由該系的學生組成一籌委會(常稱OC)籌劃,而四書院的迎新營則由各院的同學組成一籌委會籌劃,前者通常由各系經選舉的系會幹事組成或委任成員組成,後者以新亞書院為例,則通常由各院學生會幹事會委任成員組成,由代表會通過,若幹事會出缺,則由同學自行組成籌委會,由代表會委任。若問及其監察制度,除了受各同學監察外,各系迎新營籌委應受中大學生會院系屬會委員會監察,新亞書院的迎新營籌委會之最終權力來自書院代表會。由上述可見,學生組織的架構如此龐大複雜,設有一層又一層的組織來監察下級,單是文件往來,召開會議就已耗費了不少時間,我實在懷疑他們能否發揮應有的監察作用。

 

讓我們回顧去年四院迎新營的事件,相信可反映這個監察制度的有效性。去年事件由傳媒披露,最早應始於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發表讉責聲明。[2] 按上述的監察制度,應由書院代表會調查及處理,然而,反應最快速的是由學生普選的中大學生會幹事會,之後校方和輔聯再表示關注和跟進,我相信整個過程裡,上述臃腫的學生組織內部的監察制度完全癱瘓,毫無作用。由此,我們得反思,這個科層嚴密的監察制度是否阻礙了同學運用其監察能力?

 

現在回頭再說校方何以樂意插手事件。由於事件已在輿論裡引起廣泛回響,報紙的標題有如「中大迎新營變『性騷擾派對』」者,大學生被認為是社會的精英,獲納稅人的鉅大捐助,自然應合乎社會人士的要求,按社會人士好以科層制度來進行監察的僵化思維,校方又為保其學校聲譽,自然形成組織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如此的「合理」要求。[3] 當中,更全無學生參與討論的成分在內。誠如潘潔所言:「中大如果就迎新營事件展開一場關於大學學風,大學與社會關系的討論,恐怕於己於社會都會更為來得有建設性意義。」

 

迎新營受校方干預已成事實,其中結構性的原因是學生組織內部的監察制度失效。我得再問何以我們默默接受這事實?大學生是否已經是失掉自主能力,甚至失掉追求自主的羊群?如果我們仍然自詡擁有民主的學生會制度,如果我們仍然樂意上街遊行爭取香港進一步的民主發展,那麼何以連民主態度不可或缺的自主精神都流失了?這是一種何等予盾的心理?

 

如果我們相信迎新營是新生以大學生身份接觸大學的初次機會,在大學生活了一年兩年三年的舊生願意透過迎新營和新生分享大學生活的種種,新生又能藉此機會重新思考對大學對人生新階段的期望,互相勉勵和啟發,在四日三夜裡廣交朋友,擴闊視野,則我們當認同迎新營的主導權是學生的。這不等如說我們排斥校方老師的參與,而是我們相信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應計劃自己的人生路向。

 

迎新營(或稱新生輔導營,即常稱O-Camp)該由誰來辦的?迎的又是誰?我們得深切反思這個問題。進而言之,制度上該怎樣處理迎新營籌委的產生辦法,才可讓籌委和更多同學溝通,以至擴大同學參與籌備迎新營的機會,將是下一步我們要思考的。


 


[1] 2003630日明報。

[2] 明報最早於2002829日披露,故聲明應在之前發出。

[3] 可參考潘潔〈醜陋的鏡子?-中大迎新營〉,見於《信報》2002918日,或以下網址http://www.synergynet.org.hk/m3_79.htm

[首頁] [知行] [學思] [人文] [誠明] [樂群] [紫霞] [留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