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漁的火車》徘徊在情愛之間
她既是豪放的酒吧女老板阿秀,又是內斂的陶窯女工匠周漁,她愛上了圖書館裡的詩人,從愛他的詩,到愛他的人……一天,她乘火車遇到了另一個男人……
劇情:
周漁(鞏俐飾)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女性,她每周都要乘火車到省城看望生活清貧個性有些懮郁的詩人陳青(梁家輝飾),對陳青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服從,使她覺得自己失去了獨立的人格,愛情變成了一種負擔。這時周漁遇到一位經常和她同車的粗獷且具有男性魅力的青年人張強(孫紅雷飾)。在他的追求下,她對陳青的愛情發生了動搖,於是她每周在兩個男人之間穿梭,火車上經常出現她的身影,火車似乎成了她心靈棲息的地方……
導演孫周說:
一列火車上,滿是人,很多為生計或者為別的什麼奔忙著的人。其中,有一個女人,叫周漁。她的奔忙先是為了一個男人,然後是兩個,最後,是為了她自己。這便是《周漁的火車》要講述的愛情故事。
我一直想拍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探討愛情的本質。可是在寫作中我發現,愛情的本質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周漁的愛情就在那列火車上,承載著她的矛盾、欲望和對愛的幻想,經過大大小小的車站,卸下一些,又裝上一些,但她始終是運動著的,充滿活力,那是周漁成長的地方。
因此,這也是一部關於女人成長的電影。
當周漁在我的筆下,在拍攝中活起來的時候,我只能跟隨她,就象那列火車,我不知道她的終點在哪裡。也許,我永遠不能夠真正體會她,但卻真實地看到了她的成長,而那纔是最令我感動的。
都說女人是水,卻象是被冰封了的,而周漁融化了。她通體透晶瑩的光澤,肆意流淌。
在現實的的生活中,女人的成長不僅僅是意味著轟轟烈烈的成功,還有許多點點滴滴的變化。我相信,更多的是由於這些變化,令女人成長,更加美麗。
花絮:
總制片、導演風采各具
該片總制片人邰祖輝在過京劇團,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近年來參加拍攝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一個都不能少》、《漂亮媽媽》等幾十部影視作品。他對人真誠寬厚,對藝術嚴謹完美,甚至苛刻。我們親眼目睹了他因為盒飯的質量不高,向群眾演員道歉的謙和,也親眼看見他嚴厲要求主演、主攝重拍的虎威。
見孫周導演,不由讓人想起運籌帷幄的周都督、穩操勝券的陸遜。孫導對我們講解參加拍攝的要求時,言簡意賅,幾句話就讓我們心中有底了。
讓人憐惜一凡人
過去一直對鞏俐驚為天人,幾天接觸下來,卻被她的疲憊和辛苦所感動,反而憐惜她太平常,太普通。平時,她好像既沒有過人的天分,也沒有過人的體力。每天10多個小時的泡現場,累得她疲憊不堪,低眉順眼,裹衣卷縮。磨不開必須應酬時,與人點個頭,笑一下,也是倦意寫在臉上。不過一旦面對鏡頭,她確實光彩照人,不同凡響。
有一天,在尋甸萬畝連片的大草場上拍攝,每場戲的間隙,鞏俐一下來就癱倒在躺椅上,一位老大爹用當地話說:"不單子,平時只見人家風光,今天纔見到人家這樣不單子。"("不單子"是雲南方言,大意包含了不容易、可憐、辛苦的意思。)
到了下午,在"高炮"式的攝像機下,鏡頭語言要求俯拍、旋轉、追搖、反拉,並要求演員狂跑起來,表現出痛苦的宣泄。此時,周漁穿了戲曲青衣行當的服裝,並將大花臉臉上的大紅顏色抹在自己臉上,長袖翻飛,狂揮亂舞,瘋跑而去。這一段戲由於機位和技術性要求很高,可把鞏俐累慘了,反復了12次之多。時間已是下午4點多鍾,天空聚起烏雲,已有雨星子飄到臉上。劇組的工作人員、群眾演員、圍觀的老百姓一起喊起來:"過,過,過。"鞏俐點點頭,導演纔大聲宣布,"過"。此時,全場歡聲雷動。大家一起高喊:"過了!"
梁家輝令人感動
銀幕上的梁家輝不錯,生活中的梁家輝更令人感動。有一次,劇組人員餓著肚子拍完戲,冒著小雨撤回到酒店,走進大堂,就看見了梁家輝。年輕人圍上去,他說,你們都餓了,趕快去吃飯,吃完飯我來陪你們。之後又安排人來聯系,敲定准確時間。果然,晚飯之後他准時來到了人群中間。與每一個人合影、簽字,始終保持著熱情的微笑。大家都滿意了,他纔帶著倦容離去。此時已經10點半鍾。在拍攝現場,圍觀群眾一撥一撥的圍著他,合影、簽名,甚至有人把小孩遞給他抱著,他也高興地接過來,讓人照個夠。直到人人滿意為止。
專訪:
愛情是運動的,就像《周漁的火車》
現代都市愛情片《周漁的火車》,是孫周和鞏俐繼《漂亮媽媽》後再度合作的作品。
近日,記者(以下簡稱"記")與導演孫周(以下簡稱"孫")展開關於影片的談話:
關於電影的表達
記:電影是個人的表述,但這種表述要有交流的功能纔有表述的意義。《周漁的火車》您要表達什麼?與人交流什麼?
孫:我認為一個人的表述是要看表述針對什麼人而做。當然我希望和大家有交流,但從我的觀點來看,你絕對可以表達,然而去准備著與某一個群體或更多的人產生共鳴幾乎是不可能的,一開始就有這方面的把握也是瞎扯。在這部影片中,我只是盡力表述自己對愛的感覺。至於能否與別人有更多的交流,那是電影的運氣。一部電影從導演手裡脫胎而出就已經有生命了,它是獨立存在的,嚴格地講和導演沒有關系,交流與溝通的多少是它的運氣。作為導演,我所有的熱情在創作過程後已經結束,後面的一切都是副產品。我始終堅持,電影在生產和創作的時候是不可能設想與人交流的,電影是個很私人的東西。一部影片耗錢費力後的企圖,直接和投資人有關系,誰叫你花了人家錢,對這個企圖我無能為力,只有盡力去做。
記:能談談您當初為什麼離開電影嗎?8年的廣告經歷給現在提供了什麼經驗?
孫:我喜歡沈從文,喜歡他的氣節。他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不讓我說我可以不說,但不代表我沒有這個能力。"8年沒拍電影並不等於離開了電影8年,每年我都在弄劇本,而這8年間要是不拍廣告我會瘋了……通過拍廣告的經歷,我漸漸能夠一方面體諒投資人的諸多要求,一方面又保持我做電影的藝術個性。
關於周漁的火車
記:《周漁的火車》講的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愛情故事,為什麼要去表達這樣的情感?
孫:一是想和鞏俐再次合作,《漂亮媽媽》的時候我們合作很愉快,那時就相約再合作。另外,對鞏俐這樣的演員,要研究她以前角色沒有的東西。她以前演過很多愛情戲,但這一次完全從個人角度,是一個女性對愛情特別自我的態度和感覺。北村的這個小說也不是合適的,那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視角、立場都是男人的東西。所以我們重新設計。設計的中間很痛苦,鑽進了死胡同,因為一個女人對兩個男人的選擇,常規說這故事沒有很大的意義,能不能說點別的?看小說的時候,我喜歡火車的那種韻律,喜歡在這樣一個關系中的那份感覺。在琢磨這種感覺時開了竅,發現愛情是運動的,就像火車,沒有終點,只有擦肩而過上下的落客……
記:影片表達怎樣的男女之愛?
孫:男人一般是確定了目標纔去做,女人則一般在過程中纔定下目標,所以周漁能在和男人的關系發展中確立自我、實現自我成長。愛人是女人的一面鏡子,女人通過他發現自己,又通過另一個愛人發現另外一面的自己,並且為了她的自我,女人還要趕火車,遇到另外一些事情另外一些人……但是,這又涉及另一精神領域的東西--對愛的幻想,這是在愛當中最有意思的。
記:中國人的愛情片表達健康愛情的很少,表達得好的更少。《周漁的火車》在這方面怎麼樣?
孫:不知道能做到多少。能否表述清晰我一直都很困惑,到了剪接臺,這部片子是個什麼樣子還不知道。如果它是個情節化的東西,我會特別清楚它的面貌和表述程度。但愛的觀點實在是因人而異的,是很私人化的東西。
記:現在影片後期已經接近完成,那麼這種私人化的感受您認為在片中出來了嗎?
孫:我覺得出來了。剪接過程當中有許多個方案,到現在為止,我仍然喜歡第一方案,有一種留白很多、不完整的感覺。但最後考慮諸多因素,沒有用第一方案。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現在已經丟分了。
記:您對周漁這個角色怎麼看?
孫:我由衷地尊重這麼一個女性,她在用最正常、最熱烈、最忠實於自我的方式去愛。但現實中很多女性在這個方面通常是帶點兒剎車的。所以影片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周漁常說跑來跑去會發生點兒什麼,其實你想讓它發生點兒什麼就會發生點兒什麼。"
記:鞏俐在接受采訪時談過"這部影片孫周采用了全新的拍攝手法",能具體談談這方面嗎?
孫:我不覺得拍攝手法有多新,是因題材而確定的。這部電影故事結構跳躍性大,主體是人的意識活動,時間和空間對之也是沒有意義的。這樣的題材令拍攝看著有些新穎。
關於鞏俐的表演
記:談談與鞏俐的第二次合作。
孫:拍鞏俐,導演蠻難的。拍鞏俐是一個命題作業,不是一張白紙你去畫,畫她的人是張藝謀。但她是迄今為止我碰到的最出色的演員,和這樣的人合作很有快感。你扔給她什麼,她擔下來就走。然而繼續與她合作並希望求變,對她和對我都是難題,餘地非常小。我們都不想重復她以前做過的,觀眾對她的期待很高,我們哪怕只重復一點,觀眾也不滿意。所以,要盡可能拍她以前角色表現中沒有的,哪怕做三分也行。這樣就很難,而這一點從拍《漂亮媽媽》開始就是非常明確的,所以鞏俐最氣我的一點就是,我在現場永遠不說哪場戲好,只說"還行"。
記:鞏俐談到過在表演區域上你是最懂她的導演。
孫:我面對一個演員永遠都是去面對一個人。鞏俐作為一個人已經在那裡存在,所以我說"不管張藝謀怎麼看你,現在是孫周在看你。"從前她的角色和故事都是實的,從孫麗英到周漁,故事就都不是線性的、實的,而是散點的。如果說以前的鞏俐,演一個實的角色是扛了千鈞在走,今天則是給了她一片羽毛在走,輕卻不易。
記:和鞏俐合作,是否是在一個高度上去夠另一個高度?
孫:和她合作我先期就建立好了一個平臺。我非常認可鞏俐現在的成績,充分地尊重她、挖掘她。她是一個天纔,觀眾對她有期待,而她在幫助導演解釋心中那份東西時會變得更加淋漓盡致起來。作為一個優秀女演員,她的確出神入化。
記:和鞏俐會有第三、第四次的合作嗎?
孫:可能會,但時間上不會靠得那麼近。還有幾個針對她的題目,我們對這些題目的創作都會很興奮。
梁家輝談《周漁的火車》
與去年上演的《刮痧》相比,梁家輝顯然認為在《周漁的火車》裡的表演要難。"《刮痧》是在美國拍的,裡面的人物與我本人很接近,因為我的生活體驗比較多,還有就是那裡有一個高手--朱旭老師,一個很有經驗的老藝術家,所以我們都很安心,我們一直都是比較輕松愉快的表演。而《周漁的火車》是我與鞏俐和孫周的第一次合作,劇中的角色是我沒有演過的,我很擔心。其實,當初接劇本時我就擔心,我與孫周幾次溝通了解人物,纔下定決心。我覺得這個角色挺有挑戰性,在拍攝的過程中,孫周導演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
"我原以為在《周漁的火車》裡扮演的人物是一個詩人,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達到那樣的水平與程度,後來纔知道他是一個喜歡寫詩的人,壓力減輕了許多。他是一個內向、懦弱的人,偶爾碰到了鞏俐演的那個女人,雙方擦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我演弱的角色不少,演那麼懦弱又會寫詩的人還是第一次。演這個人物我還是碰到許多困難,我雖然是最早一批來內地演戲的演員,但畢竟不是土生土長的,缺乏生活體驗,孫周導演每天都會跟我說許多東西,現在很少有導演願意每天花時間去提醒你了,所以,我真的還是挺感謝孫周導演。"
談及與鞏俐的合作,梁家輝對她的評價也很高,"鞏俐很專業,也很國際化,她在劇中扮演兩個角色,這部戲的主線不在男人,不在我和紅雷身上,我們是綠葉。"
電影雖已拍完,但梁家輝對那段時光還難以忘懷,他與記者談起了拍戲時遇到的驚險和打擊。"在拍我和鞏俐在鐵軌上玩的那場戲,戲裡是我和鞏俐剛認識不久,兩個人在鐵路上手拉手走鐵軌,然後一列火車過來,那是真火車,不是道具,火車一來我就先跳下來了,而鞏俐要一直走到完,下來後,鞏俐還說要不要再來一次。誰敢,真是驚險。"梁家輝還說到了鞏俐遇到的車禍。他說那是剛開始拍戲不久,鞏俐他們的車在麗江回昆明的路上出了事,車子全毀了,好在人沒事。
劇組簡介:
導演:
孫周男1954年珠江電影制片公司
作品:《心香》《漂亮媽媽》等
編劇:《漂亮媽媽》
●孫周履歷表
《武松》獲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2年第二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
《今夜有暴風雪》獲1983年第3屆金鷹獎、飛天獎的最佳導演獎;
《給咖啡加點糖》獲1987年金雞獎最佳攝影提名;
《心香》獲1991年政府獎最佳影片獎、金雞百花獎、上海影評人協會影評人獎、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法國蒙彼利埃電影節大獎。
此後8年間,孫周一直從事廣告拍攝工作,直到2000年和鞏俐合作《漂亮媽媽》,重出江湖。
演員:
鞏俐女1965年
作品:《漂亮媽媽》《菊豆》
梁家輝男1959年
作品:《刮痧》《衝上九重天》
孫紅雷男1970年
作品:《我的父親母親》
作曲:
梅林茂男
作品:《花樣年華》
剪輯:
張叔平
作品:《花樣年華》
攝影:
王昱男1966年
作品:《走到底》
制片:
邰祖輝男
作品:《漂亮媽媽》
於紀元男1949年
作品:《漂亮媽媽》
美工:
孫立男1973年
作品:《漂亮媽媽》《夏日暖洋洋》
錄音:
王學義男1961年
作品:《鴉片戰爭》《西洋鏡》
編劇北村
北村,原名康洪,中國福建省長汀縣人,一九六五年生,一九八五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學士,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就職於福建省文聯,後離職從事專業創作,現居北京。
一九八三年發表小說處女作,至今共出版中短篇小說集《聒噪者說》、《瑪卓的愛情》、《周漁的火車》、《長征》、《公民凱思》、《消失的人類》等。長篇小說《施洗的河》、《武則天》、《老木的琴》等。電影《周漁的火車》、電影小說《武則天》、電視劇《臺灣海峽》等,為中國先鋒小說重要的代表作家。